韓國電影~姐魅情深(2003)

前2天在PPS的廣告見到這套2003年的舊韓劇 ~~~

【影片名稱】:薔花與紅蓮 (又名:姊魅情深)
【出品】:2003年 (韓國)
【導演】:金知雲
【主演】:金甲洙    廉晶雅   林秀晶   文根英

【影片簡介】:
失去母親的淑美和淑然兩姐妹,和父親住在一幢偏僻的郊外別墅裏,過著一種古怪的生活。別墅孤零零地矗立在野外,非常冷清,每到夜晚,四周就一片漆黑,還不時傳來恐怖的聲音,令人膽戰心驚。自從母親離開後,淑美和淑然的性格就變得非常憂郁,姐妹倆也超乎尋常的親密。
  
有一天,父親給她們帶回了年輕漂亮的繼母,自此以後,家裏便開始接連不斷地發生怪事。在繼母到來的第一晚,淑然夢遊一樣地走到姐姐淑美的房間,像是看見了親生母親的鬼魂。接著,繼母飼養的雀鳥突然中毒死亡,而她懷疑這是淑然幹的,於是對淑然嚴加監視。而淑美則覺得繼母偏心,三人間的關系更顯惡劣。終於,兩姐妹的爸爸莫雲回家了,同時間,兩姐妹卻發現繼母的房間裏出現大量的血漬,在一個染滿血跡的大麻袋裏,似乎還裝著一個被殘酷肢解的人……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【在網上找到很詳細的影評】:
((先來說說我的看後感: 的確是不俗的電影, 未看到最尾真的不知下一步, 是那種未知結局的電影橋段…….不過, 仍然是恐佈片, 的確有幾幕很驚嚇, 勸胆小的看時有心理準備。至於其他後感, 以下的影評確有詳細交代, 慢看了~~~))

當看過《薔花與紅蓮》,一直漂浮在杳渺之間的某種顫栗,被頃刻喚醒了。其實無非是幾尺仿古碎花布,圖案繁複、雜陳、勾連、逗引,像瑣屑細密的工筆畫。而就是這味道古樸的圖案,卻禀賦著靡靡而陰冷的場,使那影片中泛著死氣的恐懼,都變得精致起來。

        
對導演金知雲,自看過《三更》之《回憶》,就有了一個感覺層面的評判。無論是拗斷手指,還是挖弄頭上的血洞,都顯得雕琢而刻意,甚至比不來《回家》中黎明被撞飛到半空,原麗淇眼角滑下的那顆眼淚。那時想,執導《犯規王》一類喜劇片的導演,掌控恐怖片的能力,也就是在感官世界裏打打轉了。而《薔花與紅蓮》之於我,除了美工的古典特色喚起了深藏於心的恐怖情結之外,對先入爲主的認識亦有了一種修正的意味。
        
和許多取材於民間傳說的影片一樣,《薔花與紅蓮》的故事單調而乏味,它具備了便於口口相傳的條件,卻疏於埋設太多的沖突和噱頭。繼母和子女的交惡,在韓國文化中的約定俗成,絕不亞於中國傳統觀念中的“後媽”歹毒之說。而同類型的影片,由於內容的廣爲人知,無不在形式上采取間離、整合等手段,使影片脫離翻拍老照片的窠臼。如林權澤的《春香傳》就在故事行進中插入說書藝人的一唱三歎,除了隔斷劇情流水狀發展,也標簽了文化上的品位。同樣,《薔花與紅蓮》在形式方面的用心良苦,也可以說是成就該片的第一道法門。

        
雙線的敘事結構並不少見,但《薔花與紅蓮》的雙線發展,卻爲一個古老僵化的故事添置了一對靈異翅膀。情深兩姐妹隨父還家,繼母在堂,隨後與之互相猜忌、爭鬥,待影片行進一半,父親對著歇斯底裏的姐姐薔花大聲喊叫:你妹妹紅蓮已經死了。此時的觀者勢必瞠目結舌,如夢初醒般地意識到被電影算計了。其實這種感覺在奈特·沙馬蘭的《第六感》中早已領略過了,死亡的力度著實震撼非常。而後影片翻回頭,通過閃回講述故事的來龍去脈。如果說,悲劇就是毀去美好給人看,那麽紅蓮以死人身份出場,這本身就已經具備了悲劇的特質。雖說死者(紅蓮)已矣,但它卻給生者(薔花)造成了難以救贖的苦難,這生人之悲比死別的悲哀何止要深重百倍。

        
影片在講故事的方法上作足了功夫,但影像中活靈活現的紅蓮被突然扼殺,雖然有了驚人之筆,但又爲影片的自圓其說設置了障礙。紅蓮在影片前半部分的戲份不輕,雖然低眉順眼性格懦弱,但角色卻真實而獨立。主創者移花接木的手法就在此體現,他將有紅蓮活動的前半部分,籠而統之地歸入精神出現問題的薔花的臆想,雖說有些勉強,但還算圓滿。這樣推測劇情,薔花的人物性格就被分裂開來,除薔花的本我,還有紅蓮,甚至還要客串繼母。於是,我們看見了一個人人格分裂的三個斷面:薔花的堅強無畏,紅蓮的懦弱可憐,繼母的凶狠歹毒。因而,姐姐薔花身上的悲劇意味,遠比妹妹紅蓮死前壓在衣櫥下的哀鳴來得深切。
        
金知雲曾經說過,他喜歡英國畫家米勒畫中的傷感、美麗而恐怖的感覺。這話明顯是貼合《薔花與紅蓮》的宣傳說的。而反觀之,這傷感、美麗而恐怖的感覺,也即是導演想向觀衆傳遞的訊息。影片中的傷感甚而悲涼自不必說,而細碎花紋的奢靡鋪張、姊妹花的小女兒溫情,都顯現出在主創者在“美麗”二字上的匠心獨運。而這美麗與恐怖又那麽的交相輝映:郊外別墅、昏暗過道、木質地板、仿古家具,等等,都爲恐怖和美麗找到了一個集合的焦點。至於片中厲鬼的出場,只是爲影片的直覺感官添置了一點刺激的元素。鬼氣森森,陰風陣陣,又無鬼作祟,影片在這個尺度上拿捏得像模像樣。

        
港台將《薔花與紅蓮》片名譯作《姐魅情深》,超乎尋常地貼切,不僅妹“魅”同音,預示妹妹已死,這“魅”中還包括不堪丈夫別戀而自缢的母親。觀看一部恐怖片,所見的都是泛濫鋪張的恐怖意象,實在不會有多好的感覺。以莫須有之驚嚇主導觀衆,往往清風過耳不留痕。對於觀者來說,勢必應該有一個氣口,從中舒緩出對所處人世間的反思。而訴諸於情便是最討好的途徑。陳可辛的《三更》之《回家》的夫婦情,陳國富《雙瞳》中的“有愛不死”,還有這《薔花與紅蓮》中的姐妹深情,都無不昭定情字大做文章。思緒放飛間,虛妄地忖度所謂人世,往往如《薔花與紅蓮》裏姐妹的秋千,蕩起後雙腳遊浮不定,晃晃悠悠,永遠不知可以依附的情感彼岸,究竟立於哪廂……
        
影片終結的時候,恰恰回到了故事的原點。繼母目睹紅蓮遇險沒有伸出援助之手,後又與薔花惡言相對。當紅蓮的哀鳴漸弱,薔花正憤而出門。紛亂的發絲,散漫飛揚,一場精神的大崩潰已經埋下了定時炸彈。隱約之間,似乎可以揣測那個傳說的梗概:從前,有兩朵花,一朵薔薇,一朵紅蓮;紅蓮早死,薔薇雖生猶死……午夜時分,光影早已不再閃動,而胸懷裏泛濫的是不同往日的況味。獨獨一回,如此慷慨地遠離了那尖酸刻薄的愛情。在28度的溫熱空間裏,一種難得的寒意不請自來,讓清醒順利抵制了襲來的昏慵。不知何時,就在這幽暗而局促的鬥室,似乎浮蕩起了那梳骨的淡淡花香。

其實本片是以心理學中{解離症}的角度來切入,揭露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。。。劇中每個分裂出來的人格,從劇裡的許多細處可以窺見其形成的因素。。。本片到了最終了,看見秀薇負氣走出家門,走進一片蘆葦林中,突然若有所感的定住。。。背後模糊的可見繼母的身影。。。那一刻你不會為這兩個女人,感到深深的遺憾嗎?{你以後一定會後悔,為了這一刻。。。}{有的時候,最可怕的事情不是鬼魅。而是你拼命想遺忘的事,如影隨形的在一旁跟隨著你。。。}劇中繼母的人格其實是秀薇分裂出來的,她的台詞代表著秀薇部份的心情。對妹妹的愧疚(只好不停製造繼母虐待妹妹的假想,來逃避在最重要的時間,沒有出手營救妹妹的痛苦與遺憾。妹妹的個性很懦弱,其實並沒有直接與真實的繼母對立過,一直是秀薇與繼母之間負氣爭執時的受累者。最後還。。。)、對父親模糊、曖昧的女性情結。。。最終形成了繼母的人格,在秀薇的靈魂裡面。她的精神房間裡,住了三個人。。。有沒有鬼呢?我以為有。。。但這些都不重要了。。。因為一切都回不去了。。。

發表留言